
当音乐在康复医院的公共空间响起配资排名,一些坐着轮椅、或行动仍显迟缓的身影开始随着节奏轻轻摆动。这不是普通的文娱活动,而是一项已经持续开展42期的舞动辅助康复实践。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,一种以舞动疗愈为核心的身心康复方式,正为众多患者的康复之路增添新的可能。

舞动疗愈(Dance Movement Therapy)作为一种表达性艺术治疗形式,并非普通的舞蹈活动,而是融合身体运动与心理学理论的系统性疗法。它关注“身心连接”,通过有引导的动作体验,帮助患者释放情绪、调整认知、改善社交。
这项活动的起源颇具偶然性。今年7月的一个晚上,麻醉科护士长苏曼珊在值班时,偶遇社会康复科同事正组织脑损伤患者分享康复经历。她被患者的真诚分享打动,萌生了将舞动疗愈引入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想法。次日,她便与社会康复科同事杨彩霞合作,根据住院患者的身体状况,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动作:通过节奏摆动缓解焦虑,通过扩展动作增强自信,通过双人互动改善社交能力。
从最初的想法到如今的常态化开展,“舞动减压,快乐康复”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42期。在《小苹果》《让世界充满爱》等熟悉的旋律中,患者们逐渐从拘谨走向放松,从沉默展露笑颜。活动中,受伤三个月的张阿姨第一次露出灿烂笑容;张大哥在《烛光里的妈妈》旋律中泪流满面,释放出对父母的感恩;王师傅在舞动后感慨:“身体轻松了,关节不疼了,每天都开心。”

这些细微却真实的变化背后,是医护人员的持续付出。值得注意的是,舞动带来的改变已延伸至患者的日常生活。有家属反馈,参加活动后,患者之间变得友爱谦让,连等候电梯时都多了一份耐心。对这些经历漫长康复过程的患者而言,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为他们营造了“家一般的感受”。
10月30日清晨,在脊髓损伤训练营的减压活动中,晨光透过窗户洒在舞动中的患者和医护人员身上。苏曼珊、杨彩霞和志愿者们带领着患者踏着轻盈的舞步,光影交错间,笑容在每个人脸上绽放。
从最初几个人的尝试,到现在已发展成由张达慧、黄志坚、何丹、刘静等医护人员,以及溪春、付丽、郭丽娟、顿珠等志愿者组成的跨专业团队;从一周三次的固定活动,到42期的持续开展,这种融合身心康复理念的实践正在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。
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廷睿 通讯员 黄黎锋配资排名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